湖北:宜昌茶人历时七年推动茶产业立法 破局依法治茶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湖北:宜昌茶人历时七年推动茶产业立法 破局依法治茶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聂烽

“感觉特别振奋,恨不得大吼一声抒发内心的高兴之情。”省人大代表肖勇如此形容1月22日的心情。

这一天,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全票通过表决,予以正式公布,明确该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省首次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同时也是继福建省和贵州省之后,全国第三个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的省份,是我省茶产业发展史上的创举。

老茶人历时七年推动茶产业立法

1月25日晚,正在武汉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肖勇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努力推动我省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是他作为一个深耕茶产业36年的宜昌老茶人在福建多次考察之后的“强烈愿望”。

尤其是在2012年6月1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当地的茶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其种植面积等数据在全国不算领先,但是产业总值却是全国第一。”

肖勇于2013年开始长达2年的调研和考察,2015年领衔起草《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立法的议案。

2017年,肖勇正式将议案提交至省人大常委会;2018年1月,他提交了《关于制定出台〈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议案》。经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表决通过,茶产业立法建议符合议案的法定要件要求,被列为议案交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历时约5个多月的专题调研、走访座谈和研究论证,经省人大农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并提请十三届省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立法项目库,纳入我省立法规划(2018-2022年);2019年,两会期间,肖勇继续提请促进该议案立法,最终被成功纳入2020年地方立法计划。

2020年上半年,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主导完成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的修订及论证等相关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多方联动,《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从纳入立法计划到公布实施,不足一年时间。

“依法治茶”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注意到,除了2012年福建省开始施行相关条例外,在去年12月上旬,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官网发布公告,《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经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

“3个茶产业大省,在近10年间均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先后开启‘依法治茶’时代。”肖勇说,都是看到‘依法治茶’对于茶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在法治层面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七个章节四十九条具体内容组成,《条例》从总则、种植与加工、质量管控、品牌建设与产业融合、扶持与服务、法律责任等六个方面对我省茶产业进行了规定。

肖勇告诉记者,茶产业是事关我省500万从业者生计,事关广大茶农增收和就业的富民产业,是鄂东大别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鄂西北秦巴山、鄂南幕阜山、鄂中大洪山“五大茶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亮点产业。

“茶产业作为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广大茶农群众的立身之基和生存之本,涉及面广、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承载着乡村振兴、减贫增绿、传承文化和传递健康的重要使命。”他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确立了打造‘千亿茶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也即将施行,为全省茶产业的转型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条件和机遇,有利于提升全省茶产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带动茶农增收,实现产业振兴,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破题发展困境迈出实质性一步

1月26日下午,宜昌市茶产业协会副会长、三峡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伟华接受采访时表示,《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首次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必将推动湖北茶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对今后我省茶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指导与规范性作用,“《条例》的出台,也意味着我省作为产茶大省,主动寻求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破题发展困境,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在刘伟华看来,《条例》出台对于指导宜昌茶叶种植与加工、质量管控、品牌建设、文化推广、产业扶持与服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她说,宜昌是中国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红茶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茶叶转型升级,加快建设茶叶强市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提出“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的产业发展战略;通过多种举措积极推动“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这是顺应宜昌广大茶企茶农的热切盼望、顺应茶产业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和实际举措。”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茶叶品牌,尤其是宜昌的茶叶品牌将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条例》的出台,无疑为宜昌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刘伟华还表示,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更系统地梳理“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在产品生产、品质监管、产业规模、商标使用、文化背景、生产者等方面的区域共性特征,充分挖掘宜昌茶特定的生产地域、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生产技艺、独特的产品品质等内涵,充分利用好“宜昌宜红”公用品牌,进一步整合宜红茶资源,让宜红品牌价值最大化。

同时还要坚持精、特、优,适度控制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加大科技研发,发展个性化产品、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导向,树立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的理念,进一步保障茶叶主产区生态优势,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区生态安全,做洁净茶、安全茶、放心茶、健康茶。”

最后,刘伟华还建议,在《条例》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法治层面保障的同时,宜昌还要深度推进茶旅融合,打造山青水秀、生态优良的茶旅风情路线和特色小镇、茶乡民宿等,平衡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品牌化促进茶业兴旺,实现产茶地区的乡村振兴,让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茶产业才能真正找到发展的动力。”

原标题:宜昌茶人历时七年推动茶产业立法 破局依法治茶

注:内容来源网易新闻,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